如何早发现肾功能损伤?
当下有一部分人以及早期肾病患者认为,血生化检查中肾功能指标正常,就会认为没什么大问题。血肌酐=肾功能,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
肾脏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如果两个肾脏都正常,那么只要一个肾脏发挥功能,血肌酐就能维持在正常水平。也就是说,当发现血肌酐升高时,有近一半的肾已经“坏掉”了。
如何发现早期肾脏损害?除了血肌酐外,还有哪些指标更可靠?
01、肌酐
临床上,血肌酐是了解肾脏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血肌酐正常值没有固定数值,只有一个大概的范围:
男性血肌酐的正常值为54-106umol/L,女性血肌酐正常值为44-97umol/L,小儿血肌酐正常值为24.9-69.7umol/L。另外,各个医院衡量血肌酐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血肌酐标准为:44-133umol/L。
当血肌酐超过133umol/L时就意味着肾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包括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等。
02、肾小球滤过率
任何东西都不是完美的,血肌酐也存在先天性的不足。肌酐属于肌肉的代谢产物,肌肉越发达,肌酐就会偏高,易造成误差。且只有当肾功能减少2/3以上时,肌酐才会明显升高。
针对肌酐指标的缺点问题,医学工作者在血肌酐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估算出患者的肾小滤过率,可以客观地反应患者肾功能的真实情况。临床上,肾病患者的病情进展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如下:
03、尿素氮
在血肌酐指标应用之前,尿素氮一直被用于肾功能的判断,但是尿素氮在经过肾小球滤过后,仍旧会被肾小管重吸收,而且本身也会受到外界因素(如感染、饮食、心衰等)的影响,所以,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不过在透析患者当中,尿素氮倒是应用很广泛,该指标越高,病情越严重。
04、胱抑素C
肌酐、尿素氮都有各自的不足,而肾小球滤过率涉及的因素又偏复杂,所以,肾功能的衡量迫切需要一种更可靠、更直接的稳定指标,胱抑素C无疑就承担了这样一种角色。
胱抑素C只能通过肾脏排泄,不会被肾小管重吸收,也不受性别、炎症、肌肉等因素的影响,指标本身敏感、精准,且相对稳定,很适合用来衡量肾功能的大小。目前胱抑素C临床应用时间较短,一时难以取代肌酐的地位。
05、肾功能显像
就是常说的肾脏ECT,通过放射性核素(锝)在肾脏当中的排泄过程来全面测定患者的肾功能,检测过程方便、无创伤,但是价格偏高。
目前,参考肌酐指标判断肾功能的还是偏多,而医生更多的是借助肾小球滤过率来评估患者肾功能。从中也能判断出患者的肾功能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