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头疼的4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你了解多少?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临床表现相似的综合征,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典型表现为“三高一低”的特征,即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
它又分为原发性、继发性、遗传性三大类。今天主要说的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原发性的属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有多种病理类型,都具备肾综“三高一低”的特征,所以往往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明确病理类型。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各个病种之间的区别,以常见四大病种为例:
1.显著症状:
微小病变型肾病: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隐匿,常有尿血症状。
膜型肾病:一般发病基本都是中年以后,起病隐匿,病变发展缓慢,易发生肾静脉血栓,肉眼血尿罕见。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大部分患者都是没有察觉下发病,表现最多的是肾病综合征,其次是镜下血尿,治疗不规范时,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IGA肾病:典型症状是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的肉眼血尿,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30岁的中青年多见,男性为主。常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和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
2.对肾功能的影响:
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大部分人对激素比较敏感,治疗后能够得到缓解。但由于长期使用激素,易对激素形成依赖性,再加上感染、劳累等因素影响复发率也较高。很容易造成肾脏功能的损伤。表现为局灶阶段性硬化时,预后不良。
膜性肾病:患者存在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长时间超过3.5g,且出现水肿,肌酐升高的情况,要注意肾脏功能是否出现损害。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发病隐匿,疾病早期就会出现血压升高、肾小管功能受损和急性肾损伤。多数肾功能恶化与持续性的蛋白尿有关(大于3.5g/天)。
IGA肾病:自然病程差异较大,平均而言,约23%可临床缓解,20%患者10年后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另外30%表现为不同程度肾功能下降。其中血压、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对病情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由此看出,肾病综合征的不同病理类型对肾脏功能的损伤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在肾病治疗上,既要考虑到不同病理类型的特点,还要了解肾脏功能损伤的程度,以此进行针对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