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20年,她是如何做到病情没有持续恶化?
肾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其对于人体的排毒、内分泌和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肾脏一旦发生病变,将会影响到人身体的其他系统和器官。
慢性肾衰是临床常见的一类慢性肾病,导致慢性肾衰的原因有很多,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乙型肝炎等。慢性肾衰发展成尿毒症的风险极高,患者最终只能面临着透析或者肾移植治疗。但如果在疾病早期足够重视,并积极治疗,就能延缓肾功能的进展,有望保持肾功长期稳定。
慢性肾衰20年
规范治疗和保养肾功能依然稳定
来自内蒙古阿拉善的任阿姨,今年78岁,患慢性肾衰已有20多年。任阿姨是在2002年8月份,出现双下肢浮肿,伴胸闷,之后,身体出现腰痛、尿量减少,偶有恶心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检查,提示蛋白质+,肌酐279umol/L。
后经多方打听,在2003年11月,来我院肾一病区住院治疗,蒋松主任是任阿姨的主管医生,经过诊断任阿姨患有慢性肾衰,且有10多年高血压病史。蒋主任积极稳定血压,同时给予了我院肾康系列胶囊及辩证中药等系统治疗后,任阿姨病情好转出院。
第一次住院治疗时,蒋主任跟科室医护人员多次对任阿姨进行耐心细致地心理疏导,帮助老人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较好的治疗效果和热情周到的服务,给老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院外继续遵照医嘱,服药及生活保养。
自此以后几乎每年任阿姨都来院住院复诊,由于家住在内蒙古大西部,她克服了路途遥远和行动不便等多重困难,从2003年—2023年,20年间,除了疫情影响等特殊情况外,几乎从未间断过,而且接诊她的主管医生一直是蒋松主任,多年来老人血肌酐一直波动于130—184umol/L之间,肾功能保持得非常稳定。
今年5月份阿姨再次来院复诊,各项化验指标依然良好,肾功能控制得非常稳定,入院时查血肌酐153umol/L,24小时蛋白定量0.77g/24h。
任阿姨表示:多年来自己病情能控制得这么好,特别感谢蒋主任,肾一病区医生医术高超、尽职尽责。蒋主任更是注重患者的每一次诉求,每次诊疗都详细、认真地解疑答惑。不管在医院还是在家里,只要有需要随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患病多年,身边的亲友都说她的精神状态很好,不像一个患有二十多年的慢性肾衰病人。
一直以来,肾一病区始终把患者摆在首位,努力提高诊疗技术,改善服务水平,赢得了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信赖。
慢性肾衰患者怎样做
能保证病情长期稳定?
01 及早用药治疗
达到慢性肾衰阶段说明病情往往已发展了很长时间,若置之不理,只会加快肾衰竭发展进程,使得血肌酐快速升高,最终发展成尿毒症阶段。只要及早科学规范治疗,肾脏功能有望能控制长期稳定,从而有效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出现和加重。
02 根据病因治疗
根据疾病找到其根源,治标求本。首先应找出引起慢性肾衰的原因,如高血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严重感染等。根据不同病因针对性治疗,如稳定好血压和血糖、积极接受乙肝抗病毒治疗、正确服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03 不能只想着降血肌酐
血肌酐是诊断慢性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关注血肌酐的变化固然重要,但我们更要关注影响血肌酐这个指标背后的因素,只有关注能加重肾功能损伤的各种因素,并逐一采取对应治疗,尽量纠正和改善加重肾损伤的诱因,才能更加有效地保护肾功能,血肌酐指标自然就能得到降低或稳定。所以,要想降低或稳定血肌酐,就应当尽早明确诊断,查明病因,拟定全面而合理个体化治疗方案,再加上日常自律加科学地保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大限度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
04 积极防治并发症
慢性肾衰患者应考虑用药安全性,以免影响病情治疗,降低生活质量。慢性肾衰在发展过程中易出现多种问题,如低钙血症、高磷血症或高钾血症、肾性高血压或肾性贫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慢性心功能不全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等,应积极预防以上并发症的出现或加重。
05 及早纠正诱因
慢性肾衰患者只要病情稳定治疗起来很简单,不过在治疗过程中某些因素会影响病情治疗,如感冒发烧、受到感染、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高蛋白质饮食以及身体脱水、大面积烧烫伤和滥用肾毒性药物等,所以应及时纠正这些诱因。
慢性肾衰患者除了做到以上几点外,还要提高治疗依从性,严格按照医生嘱咐长期服用药物,稳定好血压、血糖、血脂等各种指标,以免增加肾脏负担。另外,患者应合理补充液体和水分,积极预防感冒和感染。调整好饮食结构,补充足够的热量,采取优质低蛋白质饮食,控制钠盐摄入。此外,患者应定期去医院做复查,能及时了解病情发展情况,尽量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暂无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