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一定会癌变吗?要不要特别治疗?
在门诊上,时常会看到一些病人拿着胃镜和病理检查的报告单子问:医生,检查出了萎缩性胃炎,听说会导致胃癌,很是担心,这两种疾病有什么关系?该怎么办?
什么是萎缩性胃炎
在临床上,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有黏膜和腺体萎缩的慢性胃部疾病。
其诊断依据,主要是靠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当胃镜检查下发现胃黏膜红白相间,白色为主,皱襞变平或消失不见,胃黏膜下血管显见,伴有颗粒或结节状粘膜出现。而病理检查,检查发现腺体萎缩了,即为萎缩性胃炎。
什么是萎缩性胃炎的病因
0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这是萎缩性胃炎常见且主要的病因,在临床上,有70%—90%的胃炎患者,患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情况,慢性胃炎活动性的存在高度提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需要积极检查和治疗。
02、药物因素
若是长期服用NSAID类药物,比如阿司匹林等,容易引起胃炎的发生,此外,胆汁反流也会引起胃炎的情况。还要避免饮酒,长期饮酒对胃黏膜的损伤也不小。
03、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在70—8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可达60%—70%,可以说调养好身体是非常重要的。
04、营养缺乏
长期消化吸收不良,饮食单一,营养缺乏,都可能会引起胃腺萎缩。
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
胃部疾病发展为胃癌疾病,有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这两种,癌前疾病有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但大多为良性胃部疾病,可以控制并逐渐治愈,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和残胃炎。而癌前病变较为容易转变为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比如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
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发病率很高,属于癌前病变,但是,大家不必担心,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并不是绝对的转化关系,转变为胃癌的可能性非常低。据了解,单纯的萎缩胃炎癌变的概率只有0.1%,如果伴有重度增生,癌变的概率为6%。
所以,对于大部分患者所担忧萎缩性胃炎癌变的可能性,还是非常低的,积极治疗不会有癌变的可能。
如何治疗萎缩性胃炎
01、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
对于胃镜检查,还有病理发现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合并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需要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通常治疗一个月后进行复诊,了解是否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02、随访检查
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建议1—2年复查一次胃镜。若是合并肠上皮化生的情况,建议1年复查一次胃镜。若是伴有上皮内瘤变的情况,需要半年复查胃镜。如果确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即重度异型增生,需要进行内镜下切除手术。
03、做好保养工作
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多饮用咖啡、酒和吸烟。饮食品种宜丰富多样,不要挑食,多食用新鲜蔬菜。尽量避免长期大量服用引起胃黏膜损伤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等药物;生活规律,饮食规律,按时吃饭,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之,我们需要正确了解萎缩性胃炎,不用过于“谈癌色变”,萎缩性胃炎不是过于严重的疾病,我们需要做好治疗及控制,积极随访,若是早期发现病灶,可通过内镜下切除,避免转变为胃癌。
单纯的萎缩性胃炎对于中老年人群而言,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老化过程,不用过于紧张。若是萎缩性胃炎合并肠化和上皮内瘤变,则需重视及定期内镜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