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美抗疫手记│烽火之中细嗅芳华
当两位刚刚结束隔离,第二次援助疫区归来的“老将”坐在我的对面,说实话,着实让人有些“失望”,原以为屡历战火的他们,应该是满面沧桑,花鬓斑白的模样,然而,他们的青春气息彻底打碎了我的幻想,如何也想不到,两个20出头的孩子,竟也曾出演过如此动人心魄的故事,甚至原本计划好的采访大纲也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索性扔掉规划好的采访计划,聊一聊,好让我们在烽火中细嗅他们的青春芳华。
——作者手记
前进,向着武汉!
回首2020年的初春,当全国仍沉浸在新年的气氛中时,一群身披白衣的逆行者已经悄然集结。我们故事的主人公——誉美心内科闫琦、SICU麻义林作为这只逆行大军中年轻的一员,同样递交了奔赴前线的申请。不知道前方战疫的情况、不知道防护是否到位、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甚至不知道能否平安回来。
我想,当两位年轻的战士获悉即将奔赴前线的那个夜晚,面对漆黑的夜空,面对那个病毒疯狂肆虐的目的地,我不知道他们需要多大的勇气、或者决心,对于两个年轻的医护工作者来说,也许紧急的培训课程并不能让他们迅速的成长为一名专业的感染科护士,或许在技术上、心态上上他们并不是最出色的人选,但是所有人都能看到,他们心中有一团火,这火苗里透露出年轻的芬芳,也摇曳着必胜的决心!
没有时间收拾行装、,没有时间告别家人,人手一个简单的皮箱里装满了防护物资,带着亲人与同事的期盼,向病毒宣战。
从群众到到党员
1月27日,闫琦、麻义林随河北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于凌晨抵达武汉,简单休整后,火速与武汉市第七医院对接,然而,在他们面前赫然是一个巨大的缺口。计划承担75张床位的普通患者和16张左右ICU床位的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却面临着呼吸、重症医生短缺、前线医生连续作战、疲惫不堪的现状。毫不犹豫,他们主动承担了4个病区的177张普通床位,以及工作强度大、感染风险高的重症监护室和检验科的主要工作;这期间,日均收治患者约190人,其中重症、危重症多数时间在一半以上,有十几天在100人以上,最长的班次甚至达到11小时。
重症隔离病房是最核心、最危险的区域,因为要直面确诊患者,随时都有被感染的风险。他们每次落实三级防护,每人每天要照护2-3名重症患者。这些重症患者大部分都处于昏迷或者意识不清的状态,每天除了输液治疗外,还需要进行气管内吸痰、翻身拍背等日常照料。工作期间更是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防护服、护目镜完全不透气,汗水浸湿了衣背,手上鼓起了水泡,脸上勒出了深深的淤痕,因缺氧导致的心慌胸闷、呼吸困难时常发生。
也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闫琦、麻义林两位年轻的战士得以迅速的成长起来。当我问及在前线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时,他们两个人异口同声的说:“在前线,没有时间感慨”!
在采访两位“小英雄”之前,我曾狡黠的认为,他们两次战斗在一线的经历多多少少总会在他们身上留下一丝印记,而事实上,除了一直戴在脸上的口罩以外,我从他们身上丝毫没有看到战斗后的痕迹。
那么,再次出发援助廊坊,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他们沉默了一会,告诉我说:“现在,我们是预备党员了,党员就应该冲在前面。”
抗疫必能胜,前行必有光
从北风呼啸的寒冬到蝉声嘶鸣的盛夏,中国人民的抗疫路程不可谓不艰辛、白衣天使的浴血奋战不可谓不悲壮。当社会的播放键再一次被按下,民众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慌也在逐步消退,曾经门可罗雀的大排档再次变得熙熙攘攘,那空无一人的高速路再次变得车水马龙,当大家都以为疫情即将过去的时候,以北京地区为中心的第二轮疫情扩散悄然来袭。
作为经历过武汉支援的“老将”,闫琦、麻义林来不及卸掉疲惫,就担负起了再次援助廊坊的重任,与初征武汉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他们显得更加从容,充满信心。
一辆车、数个人,白衣如雪、车马如龙,出征武汉誓师大会的铿锵誓言仍然在耳边回响,平安回家的喜悦仍旧没有消散,目标廊坊三院,再出发!
时隔一个月,7月27日,援助廊坊任务顺利完成,闫琦、麻义林结束隔离,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关于他们的抗疫故事也许按下了暂停,但他们的白衣生涯却刚刚开始。毕竟,他们是如此的年轻,未来也如此的多彩,从披上白衣的那一刻起,他们的青春就与南丁格尔誓言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青春是一本仓促的书,愿你们尽情描绘,不负芳华。